登录
首页 » Others » 基于stm32的多路pwm的实现、9路pwm源程序

基于stm32的多路pwm的实现、9路pwm源程序

于 2020-12-11 发布
0 143
下载积分: 1 下载次数: 1

代码说明:

用到了stm329个io口同步输出pwm信号,无论输出多少路,都可以进行很好的参考。

下载说明:请别用迅雷下载,失败请重下,重下不扣分!

发表评论

0 个回复

  • 图像分割MATLAB序 GUI界面设计
    该代码为计算机图形学课上的作业,旨在实现图像分割。主要用了边缘检测算子及分水岭算法。集成了GUI界面,用户也可在此基础上添加别的算法,使GUI功能趋于多元化。
    2020-12-12下载
    积分:1
  • matlab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应用及
    系统的介绍了包络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介绍了matlab进行包络分析的方法,并附有源程序供科研人员学习这是一个分式规划问题。若令则()可化为等价的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的解和称为的最佳权向量,它们是使的效率值达到最大值的权向量。注意:作为线性规划的解,和不是唯一的义()若线性规划()的解满足:,则称为弱有效的;()若线性规划()的解中存在解并且则称为有效的。为了便于检验的有效性,一般考虑()的对偶模型的等式形式(带有松弛变量目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其中是项输入的松弛变量是项输出的松弛变量;是个的组合系数;;是个很小的止数(般取)。定理设线性规划(的最优解为则()若为弱有效()的;()若且则为有效()的程序由上一节知,要计算一个的相对效率值并讨论其(弱)有效性,须解一个线性规划若要计算所有的相对效率值,则须解个线性规划,其计算量比较大,一般须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我们利用数学软件编写了解模型()和(的程序,比较方便地解决了的计算量大和计算复杂的问题是由公司用语言编写的著名的工程数学应用软件。它自牛推向市场以来,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和竞争,现已成为国际认可的最优化的科技应用软件。目前,口经成为世界上诸多科技领域的基本应用软件。在国内、外的很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十分普及。熟练地运用已成为晑校师生及科研人员的基本技能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方便、直观的编程功能是我们选择它作为编写应用程序的原因。诚然,或是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专业软件,但它们缺乏方便的编程功能和矩阵输入功能,在解一系列线性规划时,它们不如方便。此外,它们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因此,我们认为是编写应用程序的最佳软件之一。所解的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是板小化问题:其中,是变量,是目标函数的系数向量,是不等式约枣的系数矩阵,是等式约束的系数矩阵,和分别是变量的下界和上界解线性规划()的语句为如果要解极大化问题,只须解极小化问题卜面,我们给出模型和(的程序。程序模型的程序)用户输入多指标输入矩阵用户输入多指标输出矩阵解线性规划,得的最佳权向量求出的相对效率值输出最佳权向量输出相对效率值输出投入权向量输出产出权向量程序模型(的程序)用户输入多指标输入矩阵用户输入多指标输出矩阵定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解线性规划,得的最佳权向量输出最佳权向量输出输出输出输出以上两个程序十分便于使用。用户只须输入多指标输入矩阵和输出矩阵,目可得到所需的结果。程序的应用设有某大学的同类型的五个系在一学年内的投入和产出的数据如下投教职工(人)教职工工资(万元)入运转经费(万元)毕业的本科生:(人)毕业的研究生(人)出发表的论文(篇)完成的科研项目(项)其中,运转经费指一学年內维持该系正常运转的各和费用,如行政小公费、图书资料费、差旅费等等。由程序,得到各系的相对效率值:以及各项投入和产出的权向量中定义,和至少是弱有效的和是非弱有效的。为了确认和的有效性并分析和非有效的原因,须利用模型(。由程序,得本问题的解:由以上解可看出:和的解中且松弛变量故由定理知,这几个系是相对有效的。和的非有效性也可以在以上解中看得一清二楚。以为例,根据有效性的经济意义,在不减少各项输出的前提下,构造一个新的投入的投入按比例减少到原投入的)倍,)并且(由非零的松弛变量可知)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教职工工资万元、减少运转费用万元、多培养本科生人多完成项科研项目。对的非有效性可作类似的经济解释。结束语本文利用数学软件编写了便于使用的的计算程序,使计算量大和计算复杂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文只对的模型进行了讨论。对于的另一个重要模型一模型,只须在模型(。中增加约東条件∑A,程序作相应的修攻即可。本文的程序为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计算工具。参考文献: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盛旧瀚等里论、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许波,刘征工程数学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12-11下载
    积分:1
  •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牌识别
    目标识别是计算机视觉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此延伸出的车辆型号识别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当今交通状况复杂的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成为发展趋势,这离不开对车辆型号进行识别和分类的工作,本文围绕如何利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进行车辆型号的识别和分类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当前的目标识别和分类的特征和算法做了总结和归纳。分析比较了作为图像特征描述常见的特征算子,总结归纳了他们的提取方法、特征性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另外,介绍了在目标识别工作中常用的分类方法,阐述了他们各自的原理和工作方法。研究了深度神经网络的理论依据,分析比较了深度神经网络不同的特征学习方法,以及卷积
    2020-11-28下载
    积分:1
  • 准确率99.9%的ip地址定位库
    准确率99.9%的ip地址定位库,0.0x毫秒级查询,数据库文件大小只有1.5M,提供了java,php,c,python,nodejs,golang,c#查询绑定和Binary,B树,内存三种查询算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ip地址定位!
    2020-11-28下载
    积分:1
  • 李航博士《统计学习方法》课件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袁春老师为《统计学习方法》一书制作了完整的课件。感谢袁老师,同时推荐大家使用。
    2019-09-27下载
    积分:1
  • QT5开发及实例 (pdf+源码)
    Qt5开发及实例PDF 及 源程序 加上PPT教科书 物超所值~
    2021-05-07下载
    积分:1
  • 中值滤波算法-matlab源码
    在matlab中实现中值滤波算法的源代码,可以分别在一维、二维和三维中使用,可以自由调节滤波窗口的大小,方便对数据进行处理。
    2021-05-07下载
    积分:1
  •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C代码
    基于C语言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主要用于各种优化工作,例如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的优化等等
    2020-12-02下载
    积分:1
  • 先进机器人控制
    中科院不错的书。比好多机器人的书籍都详细,零积分共享资料
    2021-05-06下载
    积分:1
  •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 清晰电子版pdf
    【实例简介】内容简介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系统地介绍了3GPP长期演进(LTE)的技术原理和系统设计。全书分为9章,第1章首先介绍了LTE产生的背景,然后概述了LTE的重要技术特点;第2章介绍了LTE的需求指标;第3章详细介绍了LTE物理层协议的内容:第4章讨论了LTE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及其选择过程:第5章介绍了LTE无线传输系统的各个设计环节;第6章讨论了LTE系统采用的各种自适应技术和物理过程;第7章介绍了LTE空中接口协议的结构和设计;第8章介绍了LTE无线接入网络的各项功能和各个接口:第9章介绍了LTE的进一步演进版本LTE-Advanccd的发展趋势。 编辑推荐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能够帮助我国的LTE研发和工程人员加深对LTE标准的理解,并为我国企业和高校研究人员研究和设计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系统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全部为3GPP各工作组参会代表,自2005年开始参与LTE标准化工作的全过程。 第一作者沈嘉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从事3GPP LTE、LTE-Advanced、IMT-Advanced、UWB等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化研究工作;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MT-Advanced推进组技术工作组副组长;自2005年4月起参加LTE标准化工作,向3GPP提交、宣讲文稿30余篇,申请专利4项;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电子学系,获博士学位。 目录 第1章背景与概述. 1.1什么是LTE 1.2LTE项目启动的背景 1.33GPP简介 1.4LTE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进程 1.5LTE技术特点 1.6LTE和其他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对比 1.7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LTE需求 2.1系统容量需求 2.2系统性能需求 2.3系统部署需求 2.4对无线接入网框架和演进的要求 2.5无线资源管理需求 2.6复杂度要求 2.7成本要求 2.8业务需求 2.9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LTE物理层协议 3.1物理层概述 3.2物理信道与调制 3.3复用与信道编码 3.4物理层过程 3.5物理层测量 参考文献 第4章LTE无线传输技术 4.1双工方式 4.2宏分集的取舍 4.3下行多址技术 4.4上行多址技术 4.5下行MIMO技术 4.6上行MIMO技术 4.7调制技术 4.8信道编码 4.9演进型多媒体(E-MBMS广播和多播业务)技术.. 4.10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4.11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LTE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5.1帧结构设计 5.2系统参数设计 5.3参考信号设计 5.4资源映射与调度 5.5控制信道设计 5.6终端等级 5.7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LTE自适应与物理过程 6.1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6.2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6.3功率控制 6.4小区搜索过程与SCH/BCH设计 6.5随机接入过程 6.6上行时钟控制 6.7切换测量过程 6.8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LTE空中接口协议 7.1协议设计要求 7.2协议框架 7.3HARQ与ARQ 7.4调度 7.5QoS控制 7.6移动性 7.7安全性 7.8MBMS 7.9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无线接入网络功能和接口 8.1LTE系统架构 8.2无线资源管理 8.3移动性管理 8.4网络共享 8.5QoS概念 8.6网络自配置与自优化 8.7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LTE-Advanced--LTE的进一步演进 9.1LTE-Advanced与IMT-Advanced的互动关系 9.2LTE-Advanced需求发展趋势 9.3LTE-Advanced技术和网络演进趋势 9.4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语 序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是当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在诸多3G技术标准中,又以3GPP制定的标准最具影响力,近几年来,WCDMA、TD-SCDMA、HSPA等各种系统已经逐步在全球大规模部署。同时,3GPP又启动了LTE、。HSPA+、LTE。Advanced等长期标准演进项目。 经过3年多的工作,LTE标准已接近完成。这个标准采用OFDM、MIMO等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扁平网络结构和全IP系统架构,支持最大20MHz的系统带宽、超过200Mbit/s的峰值速率和更短的传输延时,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标准的3~5倍,是一项重大的革新。L,TE一方面可以在几年内保持3GPP标准相对其他移动通信标准的持续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为3GPP
    2021-11-07 00:39:42下载
    积分:1
  • 696518资源总数
  • 105540会员总数
  • 37今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