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Others »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群集运动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群集运动控制

于 2020-12-11 发布
0 568
下载积分: 1 下载次数: 22

代码说明: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群集运动控制》以多智能体系统协同群集运动控制为主线,首先介绍了图论和控制器设计所用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其次,分别从拓扑结构的边保持和代数连通度两个角度介绍了连通性保持条件下的协同群集运动控制协议设计方法;进而,针对典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非完整约束模型介绍了连通性保持条件下的协同控制策略,为简化系统复杂拓扑结构,还介绍了基于骨干网络提取的协同群集运动控制策略;书中将个体动态模型提升到高阶非线性系统模型,介绍了高阶非线性系统协同控制协议设计方法;最后,针对多智能体系统非合作行为检测与隔离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相关算法。内容简介本书以多智能体系统协同群集运动控制为主线,首先介绍了图论和控制器设计所用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其次,分别从拓扑结构的边保持和代数连通度两个角度介绍了连通性保持条件下的协同群集运动控制协议设计方法;进而,针对典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非完整约束模型介绍了连通性保持条件下的协同控制策略,为简化系统复杂拓扑结构,还介绍了基于骨干网络提取的协同群集运动控制策略;书中将个体动态模型提升到高阶非线性系统模型,介绍了高阶非线性系统协同控制协议设计方法;最后,针对多智能体系统非合作行为检测与隔离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相关算法。本书可作为系统与控制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科书。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群集运动控制/陈杰,方浩,辛斌著.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系统与控制丛书)ISBN978-7-03-051165-2L.①多…Ⅱ.①陈…②方…③辛…Ⅲ.①人工智能-研究Ⅳ.①TP18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2016)第310934号责任编辑:杨向萍裴育纪四稳/责任校对:桂伟利责任印制:张倩/封面设计:蓝正舞学出服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ww.sciencep.com京通州皇家印刷厂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017年1月第一版开本:720×10001/162017年1月第一次印刷印张:1414字数:268000定价:95.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系统与控制丛书》编委会主编:郭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主编:陈杰北京理工大学编委:洪奕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黄捷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姜钟平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ew YorkUniversity USAFrank lewis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USA林宗利University of Virginia, USA申铁龙Sophia University, Japan谈自忠Washington University, USA谢立华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Singapore殷刚Wayne State University, USA张纪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东华清华大学编者的话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诸如宇宙飞船、机器人、因特网、智能机器及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对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与控制理论也因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它必须能够为设计高水平的物理或信息系统提供原理和方法,使得设计出的系统能感知并自动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为帮助系统控制专业的专家、工程师以及青年学生迎接这些挑战,科学出版社和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合作,设立了《系统与控制丛书》的出版项目。本丛书分中、英文两个系列,目的是出版一些具有创新思想的高质量著作,内容既可以是新的研究方向,也可以是至今仍然活跃的传统方向。研究生是本丛书的主要读者群,因此,我们强调内容的可读性和表述的清晰。我们希望丛书能达到这些目的,为此,期盼着大家的支持和奉献!《系统与控制丛书》编委会2007年4月1日序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控制科学不断发展,诞生了诸如最优控制、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等众多研究方向以及大量的科研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但近年来,由于控制对象规模呈爆炸式增长、信息化社会生成海量数据,系统与控制科学作为一门面向应用的学科正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同时,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的兴起也为系统与控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启示。受到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种群有序运动现象的启发,多智能体的研究开始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70年代末期,智能体概念初现,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协作方式分布式求解问题。90年代,多智能体系统涌现出自主性、社会能力、反应性等特性,使多智能体协同成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多智能体协同已经应用于智能机器人交通控制、柔性制造、网络自动化和作战智能体模型等领域。毫无疑问,未来几年多智能体协同仍将吸引更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继续在系统与控制科学的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设计合理的控制协议来协调多个个体统一完成任务,这与传统基于单一对象的控制理论有很大的区别。陈杰教授团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该书以多智能体系统协同群集运动控制为主线,结合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基于代数连通度估计、基于骨干网络等多种分布式群集运动控制方法,同时考虑了系统连通性保持、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多任务约束等诸多限制条件,扩展了相应成果的应用范围。全书内容丰富,论述深入浅出,既有严谨的理论推导与证明,又有数值仿真与实物实验验证,是一本难得的介绍控制理论在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方面最新研究进展的学术专著。当前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悄然到来。该书所研究的内容顺应了当前工业发展的潮流,在民用、军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也非常适合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阅读。序言我相信,该书的出版能够对多智能体协同控制领域的研究发展有所帮助,也希望作者能够在该方向上持续研究,取得更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郑列了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12月前言智能体的概念来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思想,通常而言,可以把智能体定义为用来完成某类任务,能作用于自身和环境、有生命周期的一个物理的或抽象的计算实体。智能体的特点是具有自主性、局部通信/感知能力、分布式协作能力、任务分解能力、自适应性和推理能力。而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具有松散耦合结构的,并且通过系统中智能体之间以及智能体与环境之间的通信、协商和协作来共同完成单个智能体( Agent)因能力、知识或资源上的不足而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系统。多智能体系统通过相互协作,可以完成超出它们各自能力范围的任务,使得系统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鲁棒性、分散性、自组织性是多智能体系统动态行为的基本特征。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是目前控制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在许多国际期刊及会议中,每年均有大量关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文章出现。多智能体系统由个体的动态模型、通信网络拓扑、分布式控制律(或者协议/规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本书以多智能体系统协同群集运动控制为主线,围绕上述三个基本要素,首先介绍图论和控制器设计所用到的基础性理论等背景知识;其次面向典型应用,考虑实际约東条件,分别从拓扑结构的边保持和代数连通度两个角度介绍通信连通性保持条件下的协同群集运动控制协议设计方法;进而,从个体动态模型和拓扑结构模型两方面继续深入,针对典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非完整约束模型介绍连通性保持条件下的协同控制策略,为简化系统拓扑结构对控制器设计的影响,介绍基于骨干网络提取的协同群集运动控制策略;书中还将个体动态模型由简单的一阶、二阶线性模型提升到高阶非线性系统模型,介绍高阶非线性系统协同控制协议设计方法;最后针对多智能体系统非合作行为检测与隔离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相关算法。本书内容自成体系,旨在向读者详细介绍多智能体系统协同群集运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本书由11个章节构成。第1章为基础知识部分,首先对多智能体群集运动控制、一致性控制以及非合作行为检测与补偿进行全面的综述,其次介绍在理论推导过程中所用到的代数图论的基础理论知识。第2章介绍在无法获取动态领航者智能体的加速度信息的条件下,进行连通性保持的有界群集运动控制方法。第3章从前言全局连通性的角度,介绍基于代数连通度分布式估计的连通性保持控制方法。第4章针对非完整约束轮式机器人,介绍连通性保持下的多移动机器人群集控制。第5章介绍层次型骨干网络的建立方法,以及基于骨干网络提取的协同避障运动控制方法。第6章针对参数不确定的高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设计分布式控制器实现系统的一致性。第7章针对 Brunovsky型高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设计分布式一致性控制器。第8章针对高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设计自适应鲁棒一致性控制器,并对控制器性能进行分析。第9章在多任务约束下,设计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器。第10章介绍一阶多智能体系统的非合作行为检测、隔离与修复算法。第11章介绍基于邻居相关状态的多智能体非合作行为检测与隔离算法。感谢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系统与控制丛书》编委会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本书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0925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1321002、616210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61120106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573062、61304215、61673058)、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20131000704)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本领域相关同行学者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给予的热心支持,以及毛昱天、黄捷、杨庆凯、李俨、尉越、卢少磊、吴楚、王雪源、商成思、开昰雄、罗明等同学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帮助。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2016年11月目录编者的话序言前言第1章绪论··················.······1.1多智能体分布式群集运动控制12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概述51.2.1低阶积分器多智能体一致性……1.2.2高阶线性多智能体一致性…111.2.3高阶非线性多智能体一致性1713多智能体非合作行为检测与补偿概述2114代数图论背景知识…………26第2章连通性保持条件下多智能体系统群集运动控制3121研究背景3122问题描述312.3领航跟随群集运动控制律∴……………………………·3224稳定性分析……………3425仿真和实验372.51数值仿真37252实物实验,,,,·,,,,,………………402.6结论………………43第3章基于代数连通度估计的多智能体系统群集运动控制·4431研究背景443.2问题描述…………………………………………443.3控制律设计∴………………4634入2的分布式估计473.5稳定性分析52

下载说明:请别用迅雷下载,失败请重下,重下不扣分!

发表评论

0 个回复

  • MultiObjGA Code(多目标数值优化遗传算法源代码)
    基于多目标协同优化算法编写的遗传算法程序,具有很好的收敛性,提供了相应测试算例,供学习参考。
    2021-05-06下载
    积分:1
  • OpenCV利用Qt的GUI显示图片
    OpenCV利用Qt的GUI显示图片,基于vs2008,简单可用,实现了图形交互界面,有按钮,有图片显示
    2020-12-06下载
    积分:1
  • turbo码的matlab仿真序+论文
    论文+程序,感觉很不错,只是论文是pdf格式的。对毕业设计和研究这方面的同志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2020-12-02下载
    积分:1
  • 利用已知摄像机内参计算外参数
    使用opencv中findextrinsic函数计算外参并储存。
    2020-12-04下载
    积分:1
  • CSerialPort类使用示例
    这是CSerialPort类使用的简单例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0-12-02下载
    积分:1
  • 改进的中值滤波算法
    针对中值滤波器降低图像分辨率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中值滤波算法,即在中值滤波前进行边缘判断。首先判断象素是否是边缘,是则不进行变换,直接将该像素值输出。反之则进行中值滤波,将中值滤波后的值输出。实验表明,该算法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时保存了图像的边缘细节。
    2020-12-05下载
    积分:1
  • Warshall算法(邻接矩阵到可达矩阵)
    采用Warshall算法,从邻接矩阵求可达矩阵
    2020-12-10下载
    积分:1
  • Origin 2017
    Origin/OriginPro 2017已经发布,以前的破解都失效了,附件内的破解程序经测试1周无大C。源程序下载地址见附件内。
    2021-05-06下载
    积分:1
  • 1588时间同步解决方案
    很详细的1588V2方案,转给有需要的同学。。。。。。。。无线组网要求同频相邻基站空口同步、时隙对齐,任意两个基站之间帧头最大偏差不超过μ,否则会产生:时隙干扰:前一个时隙的信号落在下一个时隙中,破坏了这两个时隙内的正交码的正交性,使这两个时隙内的基站或终端都无法正常解调上下行时隙干扰:一个基站发射的信号直接对另一个基站的接收造成强大的干扰严重影响第二个基站的正常接收。本振源准确度变化需用时间频率码多天∠(铯钟)时钟×分钟铷原子钟分钟μ本地时钟和频率同步网守时能力无法满足需求,需要有时间同步机制依赖GPS存在的问题安全问题GPS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天线GPS故障率:GPS部分已成为除射频模块外的第二高故障率设备,约占总故障放大数的15%左右。器同轴线施工问题接收机安装施工比较困难。GPS天线安装要求较高,选址困难,尤GPS馈线超过100米还需要增加放大器其是室内覆盖站。GPS替代方案GPS替代方案:卫星替代和有线替代分别解决安全隐患和施工问题卫星替代-采用北斗/GPS双模卫星授时模块替代目前单GPS模块,解决安全隐患。有线替代-采用基于PIN的1588V2地面传送方案,解决施工难题。时间源时间接收。Node B北斗时间传输Node bPTIPTNRNCNode B有线替代方案北斗系统介绍北斗一代卫星北斗一代卫星目前已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北斗一代卫星是同步轨道系统,有3颗卫星,采用2+1◆互为备份的工作模式。2003年开始民用,工作频率为2.49GHz。用户定位需要主动发送反馈信息,主控站收到后进行计算再向用户发送定位信息。单向授时无需授权,精度在200nS。北斗二代卫星目前已发射5颗北斗二代导航卫星,预计在2012年完成大中国区域覆盖,形成5个同步轨道卫星、3个倾斜2轨道卫星、4个中轨卫星的系统,2020年将累计发射35颗卫星完成全球覆盖。北斗二代将提供与GPS相同的4星授时方式,工作频率为1.5z,但北斗二代系统的5个同步轨道卫星将继续提供北斗一代的授时功能。1588V2时间同步原理PTP协议-|EEE1588V2双向时延={TS4TST)-S3TS2MasterSlave采用主从时钟方案,周期时ync la钟发布,接收方利用网络链ollow up[i1i」T1+Delav+offset路的对称性进行时钟偏移测Delay Req量和延时测量,实现主从时钟的频率、相位和绝对时间Delay Resp [11]的同步。14=7+Delay-OffsetEE的1588v2协议是今后分组网络中时间传送的重点技术、2007年12月定稿,2008年3月正式发布。15882能达到亚微秒级的同步精度,可同时提供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1588V2基于包交换网,容易在P网上实现同步。1588v2基于 PIN/OTN网络传送的示意图时间同步设备时间同步设备时间同步信汇聚环汇聚环号流1、时间同步信号流,需OIN支持2、用PTN环贯通接入环588v2同步信号接入环接入环《》(《q》))(《费同步网现状时钟同步网时间同步网使用方式通过Mb/、2MH端口,为业务网元通过NTP接口,经P网向业务网元提供基准提供基准定时信号UTC时间信号服务对象交换网元、传输网元等需外时钟信号WAP、彩信、计算机系统设备等需基准时的业务网元间信号的网元现网设备厂家骨干网包括华为、迅腾两家骨干网为华为V3设备,本地网内基本未建本地网内以上述两家为主时间同步设备端口配置类型2Mb/s,2MHzNTP接口,|RG-B(DCLS)接口安装地点全国以北京、武汉、广州、沈阳、西各省会城市现有1台时间同步服务器,通过安配置的带铯钟PRC为地面基准时钟GPS获取UTC基准时间源,各省会城市配置带两套卫星接收机的LPR,共同组成一级基准时钟源其它各本地网内传输、交换节点安装BTS设备主要问题无法提供高精度时间同步精度在城域范围內仅100ms以内,无法满足高精度时间同步要求目前现网的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均不能满足TD网络的时间同步要求,部署1588V2时间同步解决方案需新建高精度的时间同步设备。1588V2时间同步方案研究进展158V2已完成的工作实验室测试现网试点互通测试扩大试点2008年9-102009年9月-11月,完成多种传2009年4月-5月,在实验室完成2009年11月-12月,输设备的测试工月,在现网开展了地了PTN设备与TD设在现网6个城市组织开展作,基本涵盖了面传送1588V2的现备的时间同步接口基于PTN设备的1588V2时目前厂家支持的网试点测试互通测试,实现了间同步现网扩大规模试各种1588V2模不同厂家之间的互点,每城市TD基站规模在式通50个左右。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规模应用主要完成的测试项目高精度时间服务器性能、主备时间服务器倒换性能、GPS/北斗时间源倒换性能、PIN1588路径倒换的影响、基站时间输出的长期性能(带内、带外连接)、基站I↓带内带外切换的影响、试点区域不同站点间业务测试等等。
    2020-12-08下载
    积分:1
  • 关于等效视数的描述 pdf格式
    关于等效视数的描述 pdf格式关于等效视数的描述 pdf格式关于等效视数的描述 pdf格式
    2020-11-30下载
    积分:1
  • 696518资源总数
  • 105877会员总数
  • 14今日下载